服务热线
0755-83044319
发布时间:2025-07-29作者来源:37000Con威斯人浏览:992
近年来,RISC-V作为开放指令集架构(ISA)的代表,从学术探索快速转向产业落地,逐步成为全球芯片架构创新的新变量。尤其是在中国,RISC-V的成长路径呈现出“政策支持+创业活跃+生态不齐”的复杂局面。在这背后,一家特殊的非营利平台组织——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SOPIC),正试图以“产业纽带”的方式,推动共性技术建设、生态协同与人才培养,为RISC-V在中国的系统性发展铺设基础设施。
在近日召开的2025ICDIA创芯展上,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副理事长彭剑英在接受电子创新网等媒体专访时分析了RISC-V在中国发展的下一步策略。
一、RISC-V的现状:中国走在产业化前沿,却仍缺统一协作机制
彭剑英表示虽然中国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RISC-V创业公司,产品布局覆盖从MCU、AIoT到边缘智能与高性能计算,但RISC-V在高性能场景的落地依旧面临如下挑战:
软件生态零散:操作系统、编译器、调试器、算法库等基础软件工具链成熟度还较低,“能用”到“好用‘ —支撑大规模商用部署还有距离。
大厂迟疑观望:尽管国内大部分CPU服务器厂商都已有RISC-V技术布局,但大多数主流厂商仍未All-In。
共性技术重复开发:各家企业在IP研发、工具链、验证平台等基础环节。重复开发,”内卷“严重。
缺乏中立协调平台:没有一个像ARM当年的Linaro组织那样,能够统筹生态发展方向和资源协同的“公地”。
在这一语境下,SOPIC的设立,既是产业的需求所致,也是在中国RISC-V发展进入“从创业走向体系”的关键节点上,一种制度化回应。
二、创新中心的三重角色定位
据她介绍SOPIC以非营利组织(NGO)身份设立,角色定位可分为三大类:
1. 共性技术牵引器
SOPIC不直接做产品开发,而是协调产业成员资源,对共性技术需求进行识别、排序与组织解决。其目标是“揭榜挂帅”式地推动工具链、验证平台、系统软件等软性基础设施的补齐,避免重复投入。
“我们不是重资产公司,不养大团队,而是通过联盟协同、出题引导、成果共用的方式推动基础研发。”她强调。
2. 人才生态孵化器
SOPIC计划与高校共建课程体系、实训平台、产教融合实验室,逐步培养具备RISC-V软硬协同能力的新一代工程人才,试图从根上改善“学生不熟悉,企业难用人”的恶性循环。
3. 国际生态连接器
SOPIC并不主张封闭发展中国“本地生态”,而是强调在全球RISC-V生态体系内积极参与标准建设,推进中国技术与全球兼容,以“全球平台+中国落地”的方式推动RISC-V走向产业化。
三、从“单点尝试”到“体系建设”的路线图
目前,SOPIC已选择智能终端、汽车电子、AI推理、数据中心四大典型场景,作为产业化落地的重点方向。其整体路径可理解为“先垂直、再横向”,在真实应用中暴露共性痛点,进而推动解决:
这一策略呈现出高度的协作哲学——以联盟机制驱动共识、以真实场景牵引发展、以中立组织协调生态。这对于当前RISC-V“多点开花、缺乏主线”的状态而言,是一次有组织、有章法的转向尝试。
四、关于大厂:RISC-V的“窗口期”与策略选择
大厂入场被认为是RISC-V走向主流的重要信号。“彭剑英认为当前正处于RISC-V从“Academic”向“Industrial”过渡的关键期,大厂正在观望,也在低调投入。
她表示英飞凌、NVIDIA、高通等海外厂商已在车载、GPU协同、AI推理等场景中布局RISC-V,部分产品已量产或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国内部分主流CPU企业虽未全面押注,但已有深度技术储备,只待产业链成熟、商业逻辑成立后择机发力。
“对于大厂来说,他们等的是‘子弹飞一会’后的窗口期,他们不怕进晚,只怕看错。”她指出。
换句话说,RISC-V若要真正进入主流阵营,仍需用真实场景+共性基础设施+标准稳定性打动主流玩家,而这恰恰是SOPIC试图构建的“加速轨道”。
五、软件生态是系统突围的核心短板
她指出RISC-V产业的[敏感词]制约,或许并非硬件设计本身,而是软件生态的“迟缓跟进”:如工具链如GCC/LLVM虽有开源支持,但在稳定性、兼容性、性能调优上仍存在差距;再如操作系统如麒麟、鸿蒙、RTOS等虽已尝试适配,但多数仅为演示级版本,缺乏持续演进;还有应用层面则严重依赖场景牵引,缺乏强势系统集成商推动。
她表示SOPIC认识到这一痛点,正推动从系统集成角度,联合大厂共同打造“软硬一体”的场景验证体系,努力形成“有商业价值的软件适配”循环,而非停留在“有版本即可”的虚假繁荣。
六、总结:RISC-V中国路径的“系统解”
她认为当前的RISC-V在中国,正面临着一个典型的“技术跃迁陷阱”:有技术突破、有应用需求、有创业热情,却因缺少系统共识、生态协调和基础软件而难以放大价值。
而SOPIC的路径,则可以视为一种“系统解”策略:用中立平台协调、用真实场景驱动、用开放协同机制引导资源,以慢变量换取快突破。
RISC-V未来是否成功,不在于某一家企业或一款芯片的胜负,而在于产业链是否真正能“拉通”。在这个背景下,SOPIC所推动的,是一场“中国式RISC-V协同实验”,它值得期待,也需要更多人参与其中。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上,无论是参会者、演讲者以及展商都再次创下了历史新高,Tenstorrent 甚至喊出将在2027年推全球最快的RISC-V CPU!这意味着RISC-V的爆发已经不远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电子创新网”公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37000Con威斯人及行业观点,只为转载与分享,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友情链接:站点地图 37000Con威斯人官方微博 立创商城-37000Con威斯人专卖 金航标官网 金航标英文站
Copyright ©2015-2025 37000Con威斯人(中国)有限公司-Weixin百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17602号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7346号